查看原文
其他

解析:美军是如何输掉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

plus评论员 学术plus 2022-04-11


2019加入学术plus2018学术大礼包丨2017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



日前,美国海军学会杂志发表《美军是如何输掉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文章,描述了2025年中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大败后,太平洋舰队司令写了一封“检讨信”给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痛陈美国海军在亚太失利的原因。研读数遍,文中数项观点颇值得深思。其中,网络力量战时应成为作战DNA的一部分、平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网络政策”,令人印象深刻!




文章仅供参考,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平时严管战时融合决胜网络


作者:学术plus高级评论员  YR




一、原文回顾


文中,太平洋舰队情报与信息战主任Dale rielage上校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还需要在战争中调整我们的指挥控制。我们要求舰队指挥官可以同步、指挥和控制海战相关的所有资源——然而,网络赛博空间却例外了(指第十舰队单独成立的事情)。


我们相信,舰队与网络部队的分离,就像“莱特湾大海战”中金凯德上将指挥的第七舰队,与哈尔西上将指挥的第三舰队之间的隔阂一样严重(莱特湾大海战,两支美军配合失调,造成栗田舰队成功突入莱特湾,差点把美军登陆部队全部消灭,幸亏taffy three驱逐舰部队的殊死抵抗和危机关头栗田舰队的折返)。在莱特湾,哈尔西和金凯德相互之间的配合失调,几乎让登陆部队全军覆没。幸亏弱小的taffy three驱逐舰部队挽救了登陆部队。


而如今在网络赛博空间,我们没有taffy three这样的救星了。如果网络力量是决定性的,他就不应该作为第十舰队独立存在,与其他编号舰队平齐平坐,而应该成为我们作战DNA的一部分。



毕竟,此次战争开始于网络战争。


从冲突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网络就是有争议的地方。



多年来,美国海军的网络制造了太多的资源浪费和脆弱性,它就像是我们个人生活的延伸一样。海军在facebook和youtube上暴露了太多资源和信息。我们总是说服自己说,这是征兵和维持士气的需要,我们需要忍受这种用途带来的漏洞和信息泄露,来留住那些合格的人员。


TF 70.2特混编队(驻日美军“里根”航母打击群)的损失就部分是来源于这些对我们网络和信息系统漏洞的攻击,我们应该在和平时期采用更加严格的网络政策。





二、战时融合


显然,Dale rielage上校认为,未来战争中,网络力量是决定性的


网络力量战时应成为作战DNA的一部分,即与其他编号舰队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舰队指挥官可以同步、指挥和控制海战相关的所有资源。DNA,即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见,Dale rielage上校是将作战过程看成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而然运行的一个整体,在形成与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你与我、我与你之间的反复沟通与协调。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战时网络力量要和其他力量深度融合。因为只有深度融合了,才能进行高效的配合协作,否则就可能会配合协作失调,从而造成情报滞后、贻误战机等问题。


由于未来战争首先是信息化战争,最大限度地缩短围绕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等过程的周期,最大限度地提供精细及时的信息支撑,对提高OODA效率、制胜未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而对此,毋庸置疑网络力量是决定性的。



未来战争可能是“光速”战,“秒杀”战






但若像Dale rielage上校所言“舰队与网络部队分离”,那么后果定是不堪设想。因未来战争可能是“光速”战争、“秒杀”战争,战机稍纵即逝,不会给舰队与网络力量之间按部就班协调、报送等过程的时间。


同样,包括海战在内,网络是与陆、海、空、天、临等物理空间对应的第二空间。由于物理空间或迟或早都会映射到网络,而网络一旦出问题,势必会威胁物理空间的正常运行。因此,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网络虽是无形的,但目前已经融入作战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深刻改变着作战方式。只有积极主动地把网络深度融入战场各领域,或许能避免Dale rielage上校所假设出现的上述问题。



三、平时严管


Dale rielage上校认为,平时美国海军的网络就像是我们个人生活的延伸一样,暴露了太多资源和信息,制造了太多的资源浪费和脆弱性。TF 70.2特混编队的损失就部分是来源于这些对其网络和信息系统漏洞的攻击。这也许说明了以下问题。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

网络攻击已不分平时和战时。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



只有平时对敌方网络摸个“门儿清”,方可战时“先声夺人”;若平时网络管理松懈,势必为敌创造机会或丢失自我。所以,平时对手一定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和漏洞侵入目标网络探路、闯关、埋雷。如Dale rielage上校所言,平时网络管理松懈,会暴露太多资源和信息,制造太多资源浪费和脆弱性。


或许应该反思,诸如评选先进等,把某些关键岗位人员信息公布于网络,让不知是敌是友的网上人员投票能有什么作用?让不相关不知情的人投出的票又有什么用?暴露了科学家及团队信息对其安全若造成影响咋办?是否会让别有用心之人顺藤摸瓜掌握到秘密信息?是否会为高级黑客创造条件摸入目标网络找漏洞、植木马?……



细 思 恐 极!


因为网络就像一个黑洞

不知道里面有谁、都在干啥、是敌是友……



所以平时通过严管“做好”网络,或许至少能保证战时我还是我;否则,有可能仗还没打,网络就被瘫痪或接管了,到时可能连是谁干的都说不清。


因此,对于网络而言,平时就是战时,再怎么严管都不为过!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网络真正最大限度地牢固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密不透风”;才可能使网络真正最大限度地用好,该传播啥信息传播啥信息,而不是为了“吸睛”,一个消息东转西转、无用信息网上泛滥,不但浪费读者时间和流量、影响社会风气、麻痹作战意识,更有可能暴露资源和信息、为敌人侵入网络和信息系统埋下隐患。



四、前车之鉴


多次网络安全事件表明,网络攻击越来越呈现“平战一体、边界模糊、难以追踪、隐蔽突然、扩散迅速、破坏巨大、影响广泛”等特点。一旦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将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1979年,15岁的美国黑客凯文·米特尼克通过破译密码,成功入侵美国军方的“北美防空指挥中心计算机系统”,把美国指向苏联的所有核弹数据资料“尽收眼底”。


1988年,一名前联邦德国汉诺威大学学生,把自己的电脑联入美国军方及军工承包商的计算机网络,在两年的时间里收集到大量情报信息。


1994年,美国海军学院的计算机系统为不知名的黑客所袭击。对于这次入侵,美海军无法估计损失到底有多大,当然更没有抓到入侵者。


1995年,英国一名16岁的男孩利用自己的电脑,打入美国空军最高指挥和控制研究开发机构罗姆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


1998年,美军一个控制卫星的计算机系统被一群黑客成功闯入。一个名为MOD(下载大师)的组织声称,他们访问了美国防部信息系统办公室,盗走了关键操作软件,并扬言控制了从军方通信网络到卫星和接收器的所有环节。


2000年,世界电脑软件业龙头老大美国微软公司的电脑系统被“黑”,生产软件的源代码被窃、新开发的Windows和Office产品可能被盗。


2007年,爱沙尼亚国家多个网站遭受攻击。报纸、电视台、学校、银行以及该国总统的网站等先后被迫关闭,一些网站的首页被换上俄国宣传口号及伪造的道歉声明。


2008年,在俄罗斯向格鲁吉亚发动战争之前,格鲁吉亚社会基础网络便受到了俄罗斯黑客的攻击。之后,几乎与战争同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军队交火后,网络攻击随即全面展开。


2007~2008年间,至少有两颗美国环境监测卫星受到4次或更多干扰,NASA的陆地7号监测卫星Landsat-7受到多达12分钟的干扰,NASA的另一颗地球监测卫星Terra AM-1曾在不同天内分别受到2分多钟和9分多钟的信号干扰。


2009年,巴西境内多地黑客劫持美国海军通信卫星,将其作为私人无线电工具。


2010年,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新闻发布会上说,伊朗有少量离心机遭到网络攻击,所幸伊朗专家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了攻击事件再度发生。


2011年,俄罗斯GE-IK-2卫星发射失败,导致其太空系统部署计划遭受重创,俄虽然基本确定是美国电磁攻击所致,但因拿出不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却不能采取报复行动。


2014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遭受黑客攻击,导致卫星数据系统被迫下线,造成天气预报机构48小时的数据缺失。安全公司IOActive对通信卫星相关的海上作业、个人通信、SCADA、语音、数据、航空和军事系统等漏洞进行了安全评估,发现许多卫星系统设备和软件缺乏根本的安全防范和定期更新措施,导致漏洞长期存在。


2015年,乌克兰境内8家电力公司电网持续遭受名为“黑暗力量”恶意软件的网络攻击,导致乌境内西部地区大面积断电,140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


2016年,第二代GPS卫星“SVN 23”正式退役,在从GPS星座移除过程中,触发了GPS地面软件问题,导致GPS时间出现13.7微秒误差,使用ChronosGPS服务的电信公司即遭受到严重攻击,造成12小时数以千计的系统错误。美国军方承认其利用网络武器对“伊斯兰国”激进组织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干扰性攻击。美国东海岸的“推特”“贝宝”等多个知名网站遭到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直接导致美国东海岸域名解析服务瘫痪。爆发了希拉里“邮件门”事件,连续爆出不利于希拉里竞选总统的各种内幕,并不断演变发酵,引发社会动荡,最终导致希拉里败选;爆出韩国总统朴瑾惠“亲信”干政丑闻,在其闺蜜电脑中发现44份涉及国家机密文件,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致使朴瑾惠下台。


2017年,勒索病毒“想哭”首次在西班牙电信部门被发现,随后迅速扩散并升级变种,波及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541.1万个IP地址遭受病毒攻击,包括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电信等行业在内的30多万用户计算机文件被加密勒索赎金。6月27日,新一轮勒索病毒“必加”再次席卷全球。

……




再一次细思恐极!


对此,只有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平时严管、战时融合,方有可能真正决胜网络!



(全文完)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